查看原文
其他

农业供给侧改革:须先恢复市场定价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2016-07-04 CF40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2016年7月3日下午,第四届中国农村金融论坛年会暨第13期闭门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主题为“农业供给侧改革与绿色发展”。中国农村金融论坛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与中国农业银行联合发起成立。本次会议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秘书长王海明主持,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蔡华相作开幕致辞。


研讨会上半场,中国农村金融论坛顾问、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中国农村金融论坛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中国农村金融论坛成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分别就“农业供给侧改革整体思路与实施路径”、“农业供给侧改革与农村金融发展”、“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转型升级”等主题发表演讲。



研讨会下半场,中国农村金融论坛顾问、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中国农村金融论坛成员、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陈剑波对课题报告《中国发展有机农业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评审。

与会专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必须恢复市场机制在农产品定价中的基础性作用。在此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国内的农产品价格体系,而且要与国际价格形成对比,才能形成竞争力。


“价格搞对能够带来的直接结果是调整生产结构,但如果没有效率、没有竞争力,还是无法解决生产方式的问题。”有专家强调,中国农业必须经营有规模、生产有效率、服务靠社会、竞争有优势、产业能自立,只有在这种有效率的、形成规模的生产方式下,才可能探讨金融为农业服务的激励和激励相容性。


与会专家认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需要构建一个“新发展方式净收益>旧发展方式净收益”的不等式,这就需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转型升级。绿色农业本质上是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投入品为基础的集约农业。


本次会议都有哪些精彩观点?接着往下看吧!


1
我国农业的最突出问题:效益低、竞争力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农业供给侧改革,就是提高农业的效率和竞争力。这和我们当前面临的形势有很大关系。其中最突出的两个问题,一是农业效益不高,二是我们的农业竞争力不强。这两个致命伤是我们下一步农业发展的很大制约。这个行当如果效益不高,就没有人愿意干,总书记今年4月25号在安徽凤阳小岗村讲话里面讲到今后谁来种地的问题,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很现实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农产品,比如说粮、棉、油、糖、肉、奶甚至牧草、羊毛、天然橡胶、木材等等,没有一样不进口,没有一样我们自己生产的同类农产品价格不高于国际市场,这是我们面临的很严重的挑战。从粮食的角度去讲,大豆的价格平均比国际市场高出30%-50%,如果没有关税制度的保护,我们早就抵抗不住,于是就会出现一个严峻的现实——你不是种不出来,你种的出来,但是由于价格贵,你卖不出去。

2
玉米大豆困局:价格机制无法发挥作用

问题找到了,大家都进行改革,进行创新,要走出这样一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道路,应该做些什么?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必须恢复市场机制在农产品定价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价格的引领,使得农业生产的结构能够逐步的聚向于合力。

近几年,主要的农产品出现最大的问题就是玉米严重过剩、大豆严重不足。形成这个结构的原因很复杂,不能不说价格机制在其中有非常大的问题。市场价格怎么发挥作用?不仅要考虑到国内的农产品价格体系,而且要考虑到我们是开放的国家,要和国际的价格有对比,才能有竞争力。

以玉米为例。2014年底,国家在东三省收玉米,就是政府从农民手里收过来的粮食,已经达到2240元一吨。但是进口到岸完税之后的价格,从这一段时间来看,一般都是1500到1600元。你比他贵了五六百块钱一吨,怎么卖的出去呢?于是库存不断增长,现在玉米库存超过了一年的产量,去年的产量接近4500亿斤,我们库存玉米的数量超过5000亿斤,这个就和价格机制有非常大的关系。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历来是大豆产量出口量第一的国家,但是这个局面到世纪之交的时候就改变了,中国的大豆产量在世界排名越来越降低,现在我们就变成了第四位,巴西、美国、阿根廷大豆都比我们多。我们去年只有240亿斤的产能,但是进口了多少?去年进口了1634亿斤大豆,这是什么概念呢?比一个黑龙江粮食的产量还要多,大豆的国内需求80%以上依赖于国际市场,这里面有价格的因素。你算我们大豆的亩产,全国平均亩产还不到250斤,按一斤2.4元计算,一亩地的产值才六七百块钱。我要是种玉米,一亩地是1200斤,过去是1.12元/斤,一亩地的玉米就接近1300至1400块钱,差不多是种大豆的两倍。农民就不愿意种大豆了,这个缺口就会越来越大,所以首先就是让市场价格发挥作用。

3
探索金融服务小农是死胡同

以目前的农业小规模经营的现实来看,探索以金融支持小农很难开展,这是全世界范围(低效率农业国家)决策者和研究者孜孜以求的无解命题。甚至有观点不现实地希望央行宏观调控区别对待,希望涉及到农业时要有针对性的的农业调控措施,短期看来这种政策是定向调控,但是和宏观经济调控的根本原则并不一致,所以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有足够的激励兼容机制。期冀商业金融履行非商业化职能也是如此,比如商业银行成立一个三农事业部,本身不能解决农业服务的问题。

再一个就是小额信贷。小额信贷产生于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但是发展了几十年,这些国家还是最贫困的国家。小额信贷仅仅是流于良好愿望和未成现实的理念。有文献认为,小额信贷在拉美是自下而上的毁灭了整个拉美经济,不管这种说法成不成立,总之,一个狭小规模的农业想指望大的金融服务是不可能的,归根到底还是要解决农业的生产方式问题。

4
中国农业难与土地禀赋优越的新大陆国家竞争

中国农业目前的小规模经营,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过了这么多的土地流转,但好像总体上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图1)。按照世界银行的定义,小于两公顷的农村规模定义为“小土地所有者”,而我们只有“小土地所有者”的1/3左右。在亚洲,日本和印度都算是规模比较小的,我们只有他们的一半水平。我们的劳动力在向农村外转移,这就比如要使用资本去替代劳动、用机器去替代劳动力。但在土地规模经营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劳动比例提高太快,资本毛利率递减现象就会发生(表1)



图1  规模似乎没有实质性扩大

表1  粮食生产的资本报酬递减

构建经营有规模、生产有效率、服务靠社会、竞争有优势、产业能自立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是“农业必须强”的要求。或许中国农业终究难与土地禀赋优越的新大陆国家相竞争,但规模经济尚有空间。有这样的生产方式,才可以形成金融为农业服务的激励及其相容性。


出席第四届中国农村金融论坛年会暨第13期闭门研讨会的嘉宾包括:

中国农村金融论坛特邀嘉宾   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蔡华相

中国农村金融论坛顾问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中央农工办原主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尹成杰;  

中国农村金融论坛成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陈剑波、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李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学部委员张晓山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秘书长   王海明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    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高占军、博海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投资官孙明春、上海重阳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郑京平、华融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道许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常务理事   北京艾亿新融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家林;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理事单位代表   宜信公司农贷综合管理部总经理许超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会员单位代表   黑龙江华汇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于田;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特邀研究员   中银国际控股研究部主管程漫江;

中国农村金融论坛特邀嘉宾   环保部水环境管理司调研员孔源、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首府支行行长郭建伟、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姜长云、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副司长金文成、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总经理周万阜、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刘永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任若恩、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兼职教授君、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 环保部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光、中粮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勇。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农村金融论坛的内容,请点击菜单“关于我们”→“中国农村金融论坛”。在征得作者同意的情况下,我们将陆续发布与会嘉宾的演讲和讨论内容。敬请关注!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专业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论坛成立于2008年4月12日,由40位40岁上下的金融精锐组成,即“40×40俱乐部”。   本智库的宗旨是:以前瞻视野和探索精神,致力于夯实中国金融学术基础,研究金融领域前沿课题,推动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

  关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